English

从“堵”到“留”

1998-09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波恩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

德国是一个水系发达,降雨量较多的国家。在东部有奥德河、易北河;西部有莱茵河、莫泽尔河;南部有多瑙河、伊萨河。发达的水系,一方面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另一方面,经常出现的洪水,又不断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。目前,德国有防洪堤7500公里,泄洪水库500座,总蓄水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。尽管如此,去年奥德河肆淫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.5亿马克。1993年、1995年被视为“德国之父”的莱茵河两次发怒,洪水威胁到科隆市老城的安全。

德国怎样与洪水作斗争,其抗洪的中长期战略是什么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德国布兰登堡州环保局局长、去年奥德河洪灾时的抗洪总指挥马蒂亚斯·费洛伊德教授。

抗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教授说,对近几年的灾情分析研究表明,光靠“水高一尺,堤高一丈”,对洪水进行“围堵”的战略,已不能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。因此,在制定德国中长期防洪战略时,提出了从“堵”到“留”的转变。所谓“留”,就是要延缓和减少流入江河的雨水,以降低水位;要在沿江两岸增加泄洪区,以减弱洪峰的势头。

教授说,将水留住的战略,适用于沿江的所有地区。基本做法是在沿江两岸多种树,保护好两岸的植被和农田。实验表明,每平方米草地,挂在草叶上的水珠可达2升;每平方米森林,挂在树上的水珠可达5升。而且挂在草上和树上的水珠容易蒸发,它们的蓄水能力要远远不止每平方米2升或5升。松软的土地像海绵,每平方米的蓄水能力可达200升。留在大田里的水多了,流进江河的水就会相对减少。

在中上游的沿江两岸规划泄洪区,是减弱洪峰、将水留住的又一重要步骤。教授说,从1955年到1977年,各种开发河滩的措施,使莱茵河沿岸的天然泄洪区减少了130平方公里。1955年时,洪峰从巴泽尔到卡尔斯鲁厄需要2天,1977年以来,洪峰一天就到,正好赶上从内卡河进入莱茵河的洪峰。两个洪峰相汇,致使水位暴涨,水势凶猛。造成的损失也更大。近100年来,奥德河沿岸的天然泄洪区因修堤筑坝等开发河滩的措施,减少了77%。对去年奥德河的灾情分析表明,去年被淹的面积相当于100年前天然泄洪区的面积。这些科学的统计和分析,促使他们在制定中长期防洪战略时,考虑泄洪区的规划问题。莱茵河的防洪战略已经规定,要在2010年前使莱茵河沿岸泄洪区的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。为此,莱茵河沿岸国家计划投资134亿马克。

教授说,德国境内的奥德河段,5年前建成了一个占地4400公顷的自然公园。去年发生水灾时,自然公园在几天内截流3亿多立方米,使下游的水位下降了近0.5米,为减少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在新制定的奥德河中长期防洪战略中,准备再规划2个面积分别为1600公顷和2300公顷的自然公园。平时,所在地区可以靠自然公园发展旅游。一旦发生水灾,自然公园便是天然泄洪区,可以减弱洪峰的势头。这两个自然公园建成后,布兰登堡地区可以抵抗奥德河200年不遇的大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